自豪的是,这玩意儿眼看就要从图纸变成现实了。
发愁的是,楼盖好了,老师(暂时)也有了,可学生呢?总不能把这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学院,当成少数权贵子弟镀金的地方吧?那跟她想改变的“大秦命运”有个毛线关系?
她琢磨这事儿好几天了,吃饭不香,连捣鼓新农具都有点提不起劲。满脑子就盘旋着一个问题:怎么招学生?
按她最朴素的想法,那当然是“人人都有书读”!可这念头刚冒出来,她自己就先乐了。
【人人有书读?在这公元前两百多年?我怕不是在想屁吃……】她自嘲地摇摇头。
现实是,笔墨纸砚对普通人家都是奢侈品,更别说专门抽出劳动力来读书了。
但让她完全向现实低头,搞成纯贵族学校,她又一万个不乐意。
“不行,总得试试……哪怕开个小口子呢?”她嘟囔着,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又开始薅头发。
她先是分析了一下现状:有钱有势家的孩子,这部分生源肯定跑不了,也得要,毕竟学院初期需要稳定支持和影响力,只不过不能全是这些人。
普通平民甚至是贫苦人家的孩子,这是她想争取的重点,但难度也是最大的。
怎么选呢?怎么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?
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没有后世那么变态,机会还是蛮大的!吕雉姐姐就是榜样。
而且之前和吕姐姐商量工坊管理的时候,就已经提出了对表现好的工人,可以让他们家孩子有机会识字。
琢磨来琢磨去,她结合脑子里那点现代招生流程的记忆和秦朝的现实,开始在白纸上写写画画,弄出了一个初步的“大秦皇家学院第一届招生试行方案”。
几天后,她又把萧何和吕雉叫到了一起。
萧何现在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,但精神头十足,怀里抱着他刚整理出来的《学院管理章程》,厚厚一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