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在这公元前两百多年?我怕不是在想屁吃

吕雉则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样子。

“来来来,都坐。”顾念一招呼两人,把自己那份鬼画符似的招生方案推了过去,“学院快好了,咱们得想想学生从哪儿来了。我瞎琢磨了个大概,你们看看,行不行得通。”

萧何和吕雉都凑过来看。

方案写得挺直白的,首先是招生对象与来源:勋贵官宦子弟,年满十岁至十六岁,由各家报名,需经过基本考核(主要是看是不是纯纨绔)。

然后呢是地方推举:由各郡县根据一定标准,比如家境清贫但聪慧、或有特殊技艺潜质,推荐适龄少年,男女皆可。这是重点!

最后是优先录取方面:少府下属各官营工坊、以及与少府有合作的“大秦官造”商户中,表现优异、有特殊贡献的工匠、雇工,其子女享有优先报名和考核的资格。

吕雉仔细看了看,点头:“此法甚善。既可激励工匠用心做事,亦能为其后代谋一前程,更能体现陛下与朝廷恩泽。雉以为,工坊众人必感激涕零,更加用心。”

特殊人才方面,就比如对于在算学、格物、农事、医道等方面展现出特别天赋者,不拘年龄、出身,可破格录取。

具体的选拔方式分成两部分:

初选:对所有报名者进行统一的基础考核。内容嘛……识字(不用多,百十字也可)、算术(就基础加减)、以及……面试(看看品性如何)。”

复核:通过初选的,再由学院老师和少府或者其他衙署懂行的人一起,进行第二轮复核,确保没漏掉人才,也没混进太多滥竽充数的。

第一届人数可以先招个两三百人试试水。名额可以向地方推举和工坊优录倾斜,比如这两部分加起来占六成甚至七成?

对所有录取的学生,学院提供……“包吃包住!” 顾念一狠狠心写下这四个字。【不然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来不了!】但笔墨纸砚等日常用度,需要自理,或者优秀学生由学院补贴。

学生入学后,先进行统一的“蒙学教育”,主要就是集中扫盲、学基础算术、了解一些基本的秦律和道德规范。半年或一年后,再根据考核和个人兴趣,分流到各个专业学院去深入学习。

建立“助学机制”:对于家境特别困难但表现优秀的学生,学院可以通过让他们协助管理图书、参与学院一些辅助工作(比如试验田记录)等方式,给予一定的补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