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回头看着团队,眼中闪烁着疯狂而炙热的光:“发!就现在!”
赵小芸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署名那一栏,她停顿了一下,看向苏霓。
“署名‘声浪实验小组’。”苏霓斩钉截铁,“联系地址,写我租的工作室。”
次日清晨,当一份加密的视频文件悄然躺在省评委会的服务器里时,电视台内依旧风平浪静,无人察觉那场深夜的风暴。
一周后,一份盖着“全国青年传媒奖组委会”公章的入围通知书,被快递员送到了苏霓的工作室。
《风雨二十年:一个下岗女工的坚韧史》,入围决赛。
消息不胫而走,瞬间在台里炸开了锅。
钱文彬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,一脚踹开苏霓办公室的门,将一份打印出来的网页截图狠狠摔在她桌上,咆哮道:“苏霓!谁允许你擅自拿台里的项目去投稿的?!这是国有资产!你想干什么?造反吗?!”
办公室里所有人都被这声怒吼震慑住了。
苏霓缓缓站起身,平静地直视着他暴怒的眼睛:“钱主任,第一,国有资产,更应该为民所用,而不是锁在仓库里发霉。第二,这期节目,没花台里一分钱,设备是我自己租的,团队是我私人凑的,合同俱在。”
她不疾不徐地打开办公室的投影仪,将剪辑好的样片连接上。
巨大的幕布上,出现了周秀兰那张布满风霜的脸。
当钱文彬还想再次咆哮时,周秀兰最后的独白响彻整个空间,那声音不大,却带着千钧之力,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。
“记者同志,你说……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这些人吗?”
全场死寂。
钱文彬张着嘴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,那句质问像一记无形的耳光,抽得他脸上火辣辣地疼。
窗外,不知何时下起了雨,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,发出沉闷的声响,仿佛一个被遗忘的时代,正透过这扇窗,悄然转身,发出它不甘的轰鸣。
这场风波,由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而起,却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。
从电视台内部的窃窃私语,到省内媒体圈的暗流涌动,再到全国青年传媒奖决赛名单的公示,“声浪实验小组”这个陌生的名字,第一次闯入了公众和行业的视野。
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组的来历,只知道他们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刀,划开了被繁华掩盖的社会切面。
质疑、赞美、猜测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股看不见的风暴。
而那场即将到来的全国青年传媒奖颁奖礼,便是风暴的中心。
届时,无数镜头和目光将聚焦于此,等待着一个最终的评判。
其中,一道最为权威也最为挑剔的目光,将来自评委会的代表,那个在业界以铁面无私着称的泰斗级人物——林国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