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她站着的地方,曾是别人的牢笼

突然,旁听席第一排,一位头发花白的退休处长缓缓站起身。

他没有说话,默默地走上前台,从怀里掏出一枚边缘已经磨损的旧工牌,“啪”的一声,放在了讲台上。

那一声轻响,像是一道命令。

接着,第二个,第三个人站了起来。

他们陆续走上前,有人放下了一支刻着自己名字的英雄牌钢笔,有人放下了一枚用了半辈子的私人印章,还有人,放下了一份当年红头文件的复印件。

讲台上,那些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物件越堆越多,像一座无声的墓碑,埋葬着一个时代。

老张的镜头缓缓扫过这一幕,泪水模糊了他的取景器。

控制室外,苏霓站在阴影里,眼眶通红。

她轻声对身旁的赵小芸说:“你看,权力最怕的不是激烈的反抗,而是那些曾经紧紧握着它的人,突然,松开了手。”

当晚,苏霓独自一人站在即将拆除的旧楼顶层。

夜风猎猎,吹动她的长发。

远处,新文化园区的灯火璀璨如星河,与这边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。

陆承安不知何时走到了她的身后,递上一份刚刚传真过来的文件,封页上是烫金的国徽。

“国家广电总局的正式批复。”他声音低沉,却难掩激动,“‘公民叙事中心’获批,成为全国首个‘民间影像历史资料备案自主权’的试点单位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这意味着,以后你们发布的所有内容,不再需要层层送审。”

这是一个足以震动整个行业的胜利。

苏霓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,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温度,脸上却没有预想中的狂喜。

她只是抬起头,望向深邃的夜空,轻声说:“你知道吗?我父亲当年写的东西,也被人这样删过。涂掉他名字的那支红笔,或许就放在楼下某个抽屉里。”

她的声音在风中有些飘忽,却带着一种宿命般的重量。

“现在,我终于替他,把话筒拿回来了。”

远处,午夜的钟声响起,沉闷而悠长。

空气变得湿润而冰冷,一片酝酿已久的雨,似乎就要落下。

明天,“禁声年代”专题的数字化工作将正式启动。

那些被尘封的铁柜,就像蓄满雨水的乌云,终于等到了撕裂夜空的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