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墙说话那天,风有了名字

这套方案看似是向官方的妥协,实则是将燎原的野火,巧妙地引入了她亲手搭建的防火隔离带内,将街头书写这一自发行为,正式纳入了制度的可视范围。

而在另一间更为压抑的会议室里,陆承安正面对着一群焦头烂额的官员。

某高新开发区因强拆问题引发了群体性聚集事件,现场对峙激烈,所有建筑墙体上,都布满了血书般的控诉。

一名主管领导猛地一拍桌子,怒不可遏:“反了!这纯粹是蓄意破坏城市形象,给我们的工作抹黑!”

陆承安没有看他,只是指着屏幕上一张特写照片,那上面用油漆写着一行字:“你们拆房前,至少听我说完孩子在哪上学。”

他的声音不大,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。

“这些不是标语,”他缓缓说道,“是求生信号。现在摆在各位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。第一种,派一百个工人去刷墙,然后明天面对一千句新的血书。第二种,派一个人,一张桌子,去现场登记每一个人的诉求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:“一百个人刷不掉人心里的墙,但一个人,或许能打开一扇门。”

会议结束时,开发区管委会当场宣布,立刻在聚集现场设立临时民意接待站。

几乎在同一时刻,数千公里外的许文澜收到了系统提示:一个位于该开发区的新增IP,已成功接入“蜂鸟协议”离线信息系统。

深夜,喧嚣散尽。

苏霓独自一人走回那条老街。

被城管刷白的围挡在路灯下泛着惨淡的光,像一张被强行抹去记忆的脸。

一个瘦削的少年身影蹲在墙前,正用指甲,一点一点,固执地抠着那层尚未干透的白漆,试图让底下的红色字迹重见天日。

指甲与粗糙的墙面摩擦,发出细微而刺耳的声响。

苏霓驻足良久,最终还是走了过去,在他身后轻声问:“疼吗?”

少年闻声抬头,一双眼睛红得像要滴出血来。

他看着苏霓,嘴唇颤抖着,过了好一会儿才发出声音:“我爸……昨天从楼上跳下去了。他们都说他是疯子,是钉子户……可我知道,他不是。他只是……只是想说清楚。”

苏霓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。

她没有说话,只是从口袋里掏出那枚冰凉的、刻着火焰纹路的影子书签,轻轻放进少年的掌心。

“明天,”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,“去西城的火种站,找一个穿灰色夹克的志愿者。找到他,就说,你要还一句话。”

少年紧紧攥住那枚书签,金属的棱角硌得他手心生疼。

苏霓转身离去,没有再回头。

她知道,从明天起,西城火种站会变得和以往有些不同。

就像她此刻看到的,远处,黑暗的街角,又有几点手机的微光亮起,几只颤抖的手举着灯,正小心翼翼地在崭新的白墙上,重新描画着那些被抹去的轮廓——那景象,像极了三十年前,那场改变了一切的直播中,第一束追光灯亮起时的那一瞬。

一个全新的循环,已然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