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亚更关心的是实际操作层面:“校舍、教材、教具、实习用的设备,这些都需要尽快落实。沈阳这边有不少原日伪留下的工矿企业和研究所,可以利用起来。我会协调后勤和工兵部门,优先保障这两所院校的建设。”
“还有那个航空研究院,”韩楚敏锐地指出了另一个重点,“咱们现在飞机不多,飞行员也主要靠小林觉他们带出来的老底子和改造的鬼子飞行员。成立研究院,是想自己造飞机?”
刘川深吸一口气,目光扫过众人:“是的,造飞机。不仅仅是仿制现有的零式、九九式,还要研究更先进的机型。穆勒先生通过他的关系,帮助我们联系了一些在德国国内不得志的航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,有些人已经表示愿意来中国工作。虽然过程会很难,可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,甚至短期内看不到成效,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,我们不能总指望天上飞的是别人的飞机。”
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。自己造飞机,这个目标对于一支刚从小米加步枪发展起来的军队来说,显得格外宏大甚至有些遥远。
刘亚首先打破了沉默:“我同意司令员的判断。我们在东北打下了这么好的工业基础,鞍山的钢,抚顺的煤,沈阳的兵工厂,如果不用于向上突破,那就是浪费。困难肯定有,但事在人为。参谋部会全力协助,协调资源,疏通环节。”
朱锐也表态:“炮兵这边需要什么配合,司令员尽管下令。咱们的炮对空射击一直是个短板,如果以后自己的飞机能上天,对地攻击、侦查校射都能结合起来,那战斗力又能提升一个台阶。”
“好,既然大家意见一致,那这件事就定下来。”刘川一锤定音:“装甲学院和航空研究院的建设,作为当前仅次于部队休整和剿匪的重要任务来抓。由刘亚参谋长总协调,谭正主任负责人员选拔和政治保障,朱锐司令在技术和装备上提供支持,肖光副司令负责纪律监督和安全保卫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他看向韩楚,“韩副司令,你在广西发现的金矿,可是我们的及时雨,后续的资金保障,还需要你多跟进,确保能够支撑这两个吞金兽的初期投入。”
韩楚爽快答应:“没问题,广西那边已经初步恢复了生产,资金会优先保障这两个项目。不过司令员,我有个想法,”他顿了顿:“咱们能不能在学院里,也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,让各纵队现有的装甲兵、汽车兵骨干轮流来进修一下?不要求他们成为设计师,但至少要懂得更专业的维护和基本的战术原理。前线的磨刀石也不能停啊。”
刘川赞赏地看了韩楚一眼:“这个建议非常好,就叫‘干部轮训班’,纳入学院的正常教学计划。要让一线指挥员也接触和了解这些新技术、新装备,未来的仗,是诸兵种协同的仗,指挥员不能是外行。”
会议又持续了很久,众人就学院的选址、师资调配、学员待遇、保密条例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。整个过程没有空泛的口号,只有务实的问题分析和任务分解,体现了四野高层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。
散会后,刘川和聂政委最后离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