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李文渊带着他那支唱着荒诞歌谣的杂牌军,义无反顾地扎进北境烽烟之时,千里之外的京城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那场金銮殿上立下军令状的戏剧性一幕,以及后续李文渊在潼川“接收”了一支由老弱残兵和囚犯组成的“军队”的消息,如同长了翅膀般,通过各种渠道传回了京城,迅速成为了朝野上下、茶楼酒肆中最炙手可热的谈资。
起初,对于李文渊请缨出征,京城舆论尚有几分悲壮色彩,毕竟国难当头,有人敢于挺身而出,总好过全都缩头不言。但当具体细节传开,尤其是那支军队的构成和李文渊那“滔天混乱”的言论被渲染放大后,舆论的风向便急转直下。
“听说了吗?那位李侯爷,带的兵全是伤兵、老头子和牢里放出来的死囚!”
“何止啊!据说在潼川,还搞什么……唱歌鼓舞士气?唱的不知是哪里的淫词艳曲,不成体统,简直有辱斯文,有辱国体!”
“带着这么一群乌合之众,去对抗连霍帅都抵挡不住的强敌?这不是去打仗,这是去送死,还要拉着那些人一起陪葬!”
“我看他是知道自己活不成了,破罐子破摔,临死前还要哗众取宠一番!”
“‘滔天混乱’?我看他是失心疯了!陛下怎么会相信这种狂徒?”
嘲讽、质疑、幸灾乐祸的声音如同瘟疫般蔓延。在那些清流文官和保守派看来,李文渊此举无异于一场荒唐的闹剧,将严肃的军国大事视同儿戏。即便是一些原本中立,甚至对李文渊抱有几分同情的人,在听到这些“确凿”的消息后,也不禁摇头叹息,认为他已是穷途末路,行为癫狂。
秦桧虽告病在家,但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,暗中推波助澜自是少不了的。一时间,李文渊和他的“唱歌军队”成了京城最大的笑话。就连市井小儿,也编出了顺口溜嬉戏:“靖安侯,胆子肥,领着乞丐去碰鬼,碰得头破又血流,只剩歌声满天飞。”
这股风气自然也吹进了皇宫大内。
御书房里,皇帝看着暗影卫送来的、关于北境和李文渊动向的密报,脸色阴沉不定。密报上详细记录了李文渊在潼川整合残兵、以及那“异响”鼓舞士气的诡异情形。
“唱歌……《小苹果》?”皇帝的手指敲击着桌面,语气听不出喜怒,“他这‘滔天混乱’,就是从这儿开始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