刹那间,李文渊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被拉入了一个虚拟的空间。一个微缩的青云县县城及其周边地形出现在他“眼前”,虽然细节粗糙,但山川河流、城墙街道的轮廓依稀可辨。那条城外的河流、计划引渠的路线、城内的沟渠网络都以简单的线条标示出来。
他集中精神,开始“输入”方案:引水口位置设在河流上游某处,利用简易堤坝抬升水位,开凿一条宽约一丈(约3.3米)的土石渠道,利用自然坡度引水入城,沿途设几个简单的闸口控制流量,入城后连接现有的主要排水干渠……
随着他的构想,虚拟模型中,那条代表引水渠的线条开始延伸,系统同时给出了模拟反馈:
【方案可行性:中】
【预估土方量:较大】
【预估工期:约60天(需征用大量民夫)】
【潜在问题:渠道坡度需精确控制,否则水流过缓易淤塞或过急冲毁渠岸;流经区域涉及部分民田,需协调征地;维护成本较高。】
看着模拟结果,李文渊皱起了眉头。土方量大,工期长,征用民夫多,还涉及征地,维护也麻烦。这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,但实施起来阻力不小,成本效益比似乎不太理想。
“能不能优化一下?”他尝试着调整方案,“渠道能不能窄一点?或者利用一部分现有的小河汊?”
模型随之变化,但模拟结果显示,渠道过窄容易堵塞,利用现有河汊则涉及更复杂的改道和清淤,成本并未显着降低。
“换个思路呢?”李文渊想起了现代的一些方法,“能不能用管道?比如烧制的陶管埋在地下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【信息不足,无法模拟。当前时代大规模烧制、运输、铺设密封陶管技术难度极高,成本无法估量。】
此路不通。
李文渊有些挠头。难道真要按这个费时费力的方案来?他有些不甘心,下意识地运用起【摸鱼大师】的技能,想着能不能“偷个懒”,找个更省事的办法。
“系统,有没有那种……嗯……比较‘取巧’的方案?比如有没有什么道具能直接变出一条水渠?或者让水自己流过来?”他半开玩笑地在心中问道。
【叮!检测到宿主寻求“非常规”基建解决方案。检索中……】
【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方案:『地形微调器(一次性)』。可对小型区域地形进行有限度的合理化调整(如平整土地、挖掘浅沟、堆筑矮坡)。使用后,该区域地形变化将被本土居民潜意识接受为“自然形成”或“早有规划”。注:调整范围与精度有限,无法完成大型复杂工程。兑换需80点能量。】
80点能量!还是一次性的!而且只能搞点小修小补!李文渊看着自己仅剩的40点能量,果断放弃。这系统,果然在“坑爹”方面从不让人失望。
看来,捷径是走不通了。他退出虚拟模型,回归现实,看着那张残缺的图纸,叹了口气。还是得结合实际情况,想点更务实、更经济的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