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尚书的声音不高,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清晰地回荡,每一个字都如同小锤,敲在特定人群的心上。
“……新任翰林院侍读李文渊,业已抵京多日。然,据翰林院呈报,该员至今未至本院报到履职,亦未按制呈递相关文书。按《吏部则例》,新任官员无故逾期不至者,当究其缘由,酌情议处。”
这话说得四平八稳,看似公事公办,实则将“未报到”的责任轻飘飘地全扣在了李文渊头上,并且引用了“酌情议处”的条款,隐含着问罪的意味。
刹那间,无数道目光,或明或暗,齐刷刷地聚焦到了站在大殿末尾角落里的李文渊身上。好奇、审视、幸灾乐祸、漠然……种种视线交织,仿佛要将他这个“异类”彻底看穿。
站在翰林院队列前方的几位学士,眼观鼻,鼻观心,仿佛事不关己。那位孙典簿更是将头埋得低低的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,目光也似乎扫过了这个方向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。
压力,如同无形的潮水,从四面八方涌来,汇聚于李文渊一身。他站在角落,官袍在众多紫绯高官中显得毫不起眼,仿佛随时会被这大殿的威严所吞噬。
然而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,李文渊脸上并未出现众人预想中的惊慌失措。他甚至没有立刻出列辩解,只是微微抬起了头,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些投来的视线,仿佛在确认是否真的在叫自己。
这份异乎寻常的镇定,让一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官员微微一愣。
【叮!检测到宿主遭遇朝堂公开质疑与潜在问罪,危机等级:中!诸天随机坑爹系统启动紧急应对方案!现提供以下选项,请宿主择一执行:】
【选项一(N卡):跪地请罪,痛哭流涕。承认自己疏忽,请求皇帝和诸位大人宽恕,并表示立刻去翰林院报到。奖励:【怂包软蛋】称号(效果:坐实无能印象,后续打压更甚)。】
【选项二(R卡):激烈抗辩,指责翰林院。当场指出是翰林院拖延不予接待,并出示“请入文书”等证据,将矛盾公开化。奖励:【莽夫】印象(效果:得罪整个翰林院体系,后续举步维艰)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