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奸细”二字一出,满堂皆惊!许多官员脸色骤变!
秦桧更是厉声喝道:“李文渊!休得胡言乱语,扰乱军心!你有何证据?!”
李文渊平静地看向他:“秦大人,下官并无实证,只是基于常理推断。若非如此,难以解释蛮族此次用兵为何如此精准狠辣。非常之时,当有非常之警惕。请陛下明察!”
他没有咬定一定有,而是提出了合理的怀疑,将排查内奸的球踢给了皇帝和相关部门。这既展现了他的敏锐,又避免了授人以柄。
整个偏殿再次陷入寂静。所有人都被李文渊这番有条不紊、切中要害的分析与建议所震撼。这哪里像一个初入朝堂的翰林侍读?分明像一个深谙兵事、老谋深算的谋士!
之前那些弹劾他“纸上谈兵”的言论,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!
皇帝沉默了片刻,目光深邃地看着李文渊,缓缓开口道:“坚壁清野,节节抵抗,袭扰粮道,排查内奸……李卿所言,老成谋国,切中肯綮。”
老成谋国!切中肯綮!
这八个字从皇帝口中说出,分量何其之重!等于是彻底肯定了李文渊的能力和价值!
秦桧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他们知道,经此一役,再想用“幸进”、“无能”、“妖异”之类的罪名扳倒李文渊,几乎已经不可能了!
“拟旨!”皇帝不再犹豫,沉声下令,“就按李侍读所奏要点,令兵部、户部、各督抚即刻执行!着锦衣卫、东厂,秘密彻查北疆及京中可能与蛮族勾结者,宁可错杀,不可错放!”
“臣等遵旨!”重臣们齐声应道,看向李文渊的目光,已然彻底改变。
朝堂哗然之后,是意外的破局。
李文渊凭借在军国大事上的真知灼见,一举扭转了自身极度不利的处境。那只曾经落在奏折上的鸽粪,此刻仿佛也变成了一种诡异的注脚,衬托出这个年轻人的不凡与……神秘。
当李文渊再次躬身退回角落时,他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“幸进之徒”,而是真正在帝国最高决策层,留下了自己印记的“李侍读”。
风暴,似乎暂时过去了。但李文渊知道,真正的较量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他展现出的能力越强,招致的忌惮和敌意,也将会越深。
不过,那又如何?
他微微抬起头,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那些心思各异的朱紫重臣。
这京城的水,他已然蹚了进来,并且,成功地搅动了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