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谶纬陷阱

晋国太庙,庄严肃穆。九鼎森然,香烛缭绕。晋景公率文武群臣,正行岁末大祭之礼,告慰先祖,祈求国祚绵长。礼乐庄重,颂祷悠扬,空气中弥漫着松柏焚烧的清香和古老权力的沉重气息。周鸣身着卜史特有的玄端深衣,立于阶下卜官之列,低眉垂目,心神却如止水下的暗流,时刻警惕着这权力中枢的每一丝涟漪。

祭礼行至高潮,司礼官洪亮的声音在殿宇间回荡:“……伏惟灵鉴,锡兹祉福……”话音未落,殿外值守的卫士忽然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!紧接着,殿内群臣也骚动起来,纷纷引颈望向殿外深邃的夜空。

“彗星!彗星犯北斗!”

惊呼声如石子投入死水。周鸣随众人疾步走出大殿,抬头望去。只见西北天际,一颗从未见过的巨大彗星,拖着长逾数丈、惨白刺目的光尾,如同一柄巨大的、不祥的扫帚,其横扫的轨迹,赫然指向北斗七星中最为明亮的玉衡、开阳二星!星光在彗尾惨白光芒的映衬下,显得黯淡而摇摇欲坠。寒夜的天穹,被这突如其来的妖异天象映照得一片诡谲。

“彗孛贯北斗!天罚之兆啊!”

“《天官书》有载,彗扫北斗,主…主臣易位,国祚动摇!”

“星象所指,玉衡开阳…此乃…此乃…”

窃窃私语如同瘟疫般在群臣中蔓延,恐慌、猜疑、兴奋的目光,如同无形的箭矢,不约而同地、或明或暗地射向了站在最前方、面沉如水的赵盾!《天官书》的记载,民间流传的谶语,此刻与这妖异的天象、与赵盾那权倾朝野、甚至行过废立的事实,在无数人心中瞬间勾连起来,形成一条指向性极强的“天命”链条——彗星扫北斗,应验在赵盾身上!

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,一个身着五彩羽衣、面涂诡异油彩的老巫师,不知何时已出现在太庙前的广场中央。他手持骨杖,状若疯癫地跳跃、旋转,口中发出尖锐刺耳的啸叫:“天罚!天罚!彗星为帚,扫除不臣!北斗失位,紫微蒙尘!天意昭昭,逆者必亡!”他的舞蹈和咒语,精准地撩拨着人们心中最深的恐惧,将“彗扫北斗应验赵盾”的谶言,赤裸裸地钉在了这肃杀的夜空之下!

周鸣瞳孔微缩。时机、地点、天象、谶语、煽动者…配合得天衣无缝!这绝非偶然!他的目光越过癫狂的巫师,落在不远处神色凝重、眼神深处却仿佛古井无波的栾书身上。是他!只有这位深谙人心、擅长借势的栾卿,才能策划出如此精准狠辣的谶纬陷阱!目的不言而喻:借“天命”之力,撼动赵盾那看似坚不可摧的权威,哪怕只撕开一道裂缝!

赵盾的脸色在彗星惨白光芒的映照下,显得愈发阴沉。他虽权倾天下,可以力压人言,却难堵悠悠众口,更难抗这“天命”的威压!太庙前的气氛,压抑到了极点。

“天象示警,关乎国本!不可不察!”晋景公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尖锐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,“卜正、太史!速占吉凶,解此天象!”

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周鸣及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史身上。

老太史颤巍巍上前,仰望星空,又翻阅随身携带的古老星图龟甲,老泪纵横:“陛下…此…此乃百年难见之凶兆!《天官书》、《巫咸占星》皆言,彗孛犯北斗,其应在臣强主弱,社稷倾危!老臣…老臣惶恐啊!”他几乎泣不成声,变相坐实了那指向赵盾的谶言。

赵盾的眼神瞬间变得极其危险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周鸣上前一步,声音清朗,竟盖过了夜风的呜咽和巫师的尖啸:“陛下!天象虽异,然吉凶之辨,岂能仅凭古书片语?天道运行,自有其数理轨迹。欲解今日之惑,当究过往之实!臣请查阅太史寮所藏,近十载所有天象记录,尤其是彗星之踪!”

“准!”晋景公如同抓住救命稻草。

太史寮内,烛火通明。堆积如山的简牍、龟甲、兽骨被迅速搬出。上面刻满了历代史官观测记录的日月星辰轨迹、异常天象、以及同时期发生的重大人事(君王更迭、战争、灾异等)。

周鸣伏案疾“读”。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扫描仪和处理器,摒弃所有象征性的、模糊的谶纬解释,只提取冰冷的数据:

时间:精确到年、月、日(或旬)。

天象:彗星出现(是/否),位置(二十八宿坐标),长度,亮度,指向。

人事:国内重大事件类型(君主薨逝/即位、权臣更迭/被诛、大规模叛乱/战争、严重自然灾害)。标注事件发生时间(与彗星出现时间的时间差:ΔT月)。

关联性初步判断:事件是否发生在彗星出现前后一年内(ΔT<12月)。

十名书记官在他的指挥下,紧张地将数据誊录到数十张巨大的、预先画好坐标网格的素帛之上。横轴为时间(年月),纵轴为事件类型(用不同符号标记:如王冠代表君主更迭,剑代表权臣变动,火焰代表叛乱战争,水滴代表水灾,山形代表地震等)。每一次彗星出现,都在对应时间点上,用一颗拖着细线的彗星符号标记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彗星-政变相关性模型正在构建。周鸣的核心方法是量化“伴随”关系:

1.定义“事件窗口”:以彗星出现月份为中心,前后各12个月(共25个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