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看向赵小满和立身堂众妇人的目光,充满了激赏。沉吟片刻,他正色道:“尔等发明此抗旱寒育苗妙法,惠及乡里,有功于农桑,本官定当具文上报,为尔等请功!”

当下,他吩咐随从取来纸笔,就着立身堂的磨盘,亲自撰写呈文,将所见所闻、此法的原理与成效一一写明,极力褒扬。

写罢,他意犹未尽,环顾这充满生机的院落,又道:“光有文书还不够!来人,取本官的仪仗里那块备用的空匾来!”

随从很快抬来一块黑底空匾。李县丞挽起袖子,亲自蘸饱了墨,略一思忖,挥毫写下了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:

“**嘉禾匾**”

“《书》云:‘农殖嘉谷’。此‘嘉禾’二字,既赞尔等所育之苗乃祥瑞嘉禾,亦誉尔等之心如嘉禾般惠泽众生!”李县丞郑重说道,“此匾,便赐予尔等立身堂,以彰其功,以励后来!”

“嘉禾匾”被高高悬挂在立身堂简陋的门楣之上。黑底金字,在阳光下熠生辉,与周围低矮的土墙、忙碌的妇人形成了奇异而又和谐的对比。

消息像风一样传开。整个赵家屯,乃至周边村落都轰动了!官府赐匾!这是何等荣耀!立身堂和那暖棚育苗法,算是彻底得到了“官方认证”!

王二婶激动得老泪纵横,对着匾额连连叩拜。妇人们更是与有荣焉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。

赵小满看着那匾额,心中亦是波澜起伏。官府的瞩目和认可,带来荣耀的同时,也必然伴随着新的关注、新的压力,甚至新的觊觎。但这无疑是一把有力的保护伞,至少在明面上,无人再敢轻易动立身堂。

官府瞩目,县丞惊颜。

巧术活民,赐匾扬名。

这块沉甸甸的“嘉禾匾”,如同一道金色的护身符,也如同一盏高悬的明灯,既肯定了立身堂艰难求索的价值,也将她们和她们的技术,推到了一个更广阔、也更复杂的舞台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