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9章 全国的教育:苏婉的梦想

晨光刚透出地平线,京畿第一所女子学堂的门匾在微亮中泛着浅灰。苏婉立于门前石阶,手中握着一本翻开的册子,页角有墨迹晕染的痕迹——那是昨夜李瑶派人连夜送来的《全国学塾统计录》。她未多看,只将册子合拢,交予身侧随行文书。

“记下。”她开口,“北方十六州,三百七十二所;南方五百一十四所。入学孩童总数,较去岁增三成。”

文书低头疾书,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响。

学堂内已有诵读声传出,稚嫩嗓音齐整地念着:“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”苏婉缓步穿过庭院,脚步轻稳。她停在一扇敞开的窗前,见十来个女孩围坐一圈,手中执笔,在粗糙的黄纸上一笔一画描摹“米”字。一名幼女手腕微颤,笔尖偏了方向,墨痕斜拖而出。她咬住下唇,正欲重写,却被一只手掌轻轻覆上手背。

“慢些。”苏婉低声说,“写字如切药,刀要稳,心要静。”

那孩子抬头,眼中含着怯意与惊喜交织的光。苏婉笑了笑,指尖从她手背移开,顺势抚过那张写满歪斜笔画的纸页。

“这纸上写的不是字。”她转身对身后列队的官员道,“是命。”

赵德站在人群前列,身披礼部侍郎官袍,袖口略有磨损,显是旧衣改裁。他上前一步,展开手中奏报:“启禀夫人,今春以来,各地上报新设村塾一百零三所,其中女子可入学者八十九处。已有四十七名女学生经考核录用为乡塾助教,分赴偏远村落授课。”

话音落下,有人轻咳两声。一名须发斑白的老儒从旁侧踱出,青布直裰洗得发白,胸前补丁叠着补丁。他目光直指苏婉:“夫人此举,可是要让天下妇人皆弃织机而执笔砚?”

苏婉未动。

老儒声音渐高:“古训有言,女子无才便是德!如今令贫家女识字算账,岂非乱纲常、坏风俗?再者,百姓若都识了字,读了杂书,心思浮动,岂不生乱?”

四周乡绅模样的人彼此交换眼神,有的点头,有的低头不语。

苏婉却向前走了两步,伸手请他入座:“老先生读过多少书?”

老儒昂首:“四书五经,皆通其义。”

“那您可知,‘有教无类’出自何处?”

对方一顿。

“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”苏婉接道,“孔圣人收弟子,不论出身贵贱。樊迟乃农夫,曾问耕种之事,孔子未曾拒之,反悉心解答。今日我令农家女子识‘米’字,知粮价涨落,能核账防欺,有何不可?”

她顿了顿,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:“若知识只为权贵独享,则万民蒙昧,贪吏横行,灾疫来时无人识药方,饥荒起时无人懂储粮。这才是真正的乱源。”

众人默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