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刚透出山脊,李骁的马蹄已踏进洛阳城门。囚车在后,轮子压过青石板路,发出沉闷的响动。五日行程未歇,他肩甲上还沾着夜露与尘土,铠甲边缘有些发暗,像是干涸的痕迹。
太极殿内,李震早已起身。一夜未眠,他并不显疲态,只将昨夜拟好的封赏名录又看了一遍。赵德立于阶下,手中捧着礼部拟定的仪轨文书,低声复核最后一遍名单。两人皆未多言,直到殿外传来通禀:“太子返京,已在宫门外候见。”
李震点头,“召他入殿。”
不多时,脚步声自长廊传来。李骁步入大殿,甲胄未卸,步履稳重。他在殿中站定,单膝跪地,声音不高却清晰:“父皇,平西王已押至天牢,听候发落。”
“起来。”李震抬手,“你一路辛苦。”
李骁起身,目光扫过殿中。李毅已在侧位等候,一身黑衣未佩饰,神情如常,只是眼角略带倦意。他知道,这几日对方并未休息——平西王虽擒,余党尚需清查,锦衣卫连番行动,几乎彻夜不眠。
李震环视群臣,“今日召集诸卿,并非只为论罪,更是为论功。此番平乱,上下协力,将士用命,百姓支前,皆有其功。今日便依实绩,一一酬赏。”
话音落下,礼官出列,展开黄绢诏书。
首位宣读,正是李骁。
“镇国大将军李骁,亲率精锐夜袭密寨,生擒逆首,功冠诸军。加封燕云十六州总督,赐铁券丹书,世袭罔替。另授兵部尚书衔,统辖北境三道防务。”
每念一句,殿中便有一阵低语。有人羡慕,也有人皱眉。但无人出声反对——那一夜突袭的情报早已传开,从断崖潜行到破门制敌,步步惊险,若非亲临其境,难以想象。
李骁上前领旨,双膝触地,接过圣旨与金印。李震亲自走下御座,将一件金纹战袍披在他肩上。
“父子同袍,共守江山。”他说。
这一句说得平淡,却让不少人低头掩面。有人想起旧朝之时,父子相疑、兄弟残杀的往事,再看今日景象,心中震动。
接下来是李毅。
他名字一出,殿内骤然安静。
礼官顿了顿,才继续念道:“锦衣卫指挥使李毅,执掌机要,肃清内奸,连破七处密谍据点,截获伪诏三道,功在无形。特赐‘忠勇侯’虚爵,子孙可承袭;另授锦衣卫世袭统辖权,凡涉谋逆者,准先斩后奏。”
李毅上前,跪拜接旨。他依旧沉默,只在接过印信时指尖微微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