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震伸手扶他臂膀,“暗夜执剑者,亦当见光。”
李毅抬头,看了皇帝一眼,随即垂首:“臣,唯效死而已。”
随后便是诸将文官依次受封。武将十人,皆有升迁或赐田;文官七人,或加俸禄,或晋品级;地方守令五人,因筹粮调度得力,各赐宅邸一座、良田百亩。甚至连曾倒戈归降的两万旧部,也在赦免之列,每人授地三十亩,三年免税。
一名老臣忍不住出列拱手:“陛下宽仁至此,实乃天下之福。然则……是否过于优待降卒?恐日后人人效仿,以叛求赦。”
李震未怒,只问:“你可知那两万人中,有多少本是被强征入伍的农户?”
老臣一滞。
“他们家中父母饿死于荒年,妻儿流落街头,被迫拿起刀枪。”李震声音不高,“如今回头是岸,为何不该给他们一条活路?”
那人默然退下。
就在此时,另一名官员轻咳一声,试探开口:“陛下,王晏虽伏法,然其门下有数人,实属被迫从逆。其中一人曾私放我方细作,是否可酌情追谥,以示宽厚?”
此言一出,殿中气氛微变。
李震眉头微蹙,片刻后摇头:“不可。”
“主谋伏法,胁从遣返,已是宽仁。若连追谥都予之,将来谁还惧律法?谁还会择明主而事?”
他站起身,目光扫过众人:“朕可以答应你们一件事——设‘功过簿’,凡为国出力者,无论出身贵贱,姓名皆录入国史馆,传之后世。不以门第论高低,唯以实事定青史。”
殿中一时寂静。
随即,百官齐齐跪倒。
“吾皇圣明!”
钟鼓齐鸣,乐声响起。封赏大典至此结束。群臣陆续退出,脸上带着笑意,口中议论着各自的赏赐。有人欢喜,有人不甘,但皆不敢再言异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