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着旅长平静却充满力量的讲述,看着他和政委与普通士兵一样满身泥泞、一样负重前行,甚至比他们承担着更大的压力,战士们疲惫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不屈的火焰。
旅长都未曾退缩,他们又有何颜面喊苦喊累?
湘鄂边境的群山被远远甩在身后,当独立旅的先头部队终于踏足相对平缓的鄂西丘陵地带时,一种无形的、与湘北根据地截然不同的紧张氛围便扑面而来。
这里不再是他们可以如鱼得水、灵活机动的游击区,而是布防严密、番号林立、充斥着大战前压抑气息的正规战线。
连续十数日近乎非人的艰苦跋涉,在这支钢铁雄师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队伍停在了一片林木稀疏、遍布弹坑和临时工事的山谷林地休整,与前方隐约可见的、由钢筋混凝土和沙袋构筑的第六战区主防线遥遥相望。
战士们几乎是人挨着人、枪靠着枪地瘫坐在地上,贪婪地利用这短暂的停顿恢复体力。
每个人的军装都已看不出原本的灰色,被汗水、泥浆和荆棘撕扯成了褴褛的布条,紧紧贴在精瘦而结实的身体上。
小主,
许多人的脚上缠着早已被血水和泥泞浸透的破布,每挪动一步都会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带着澹澹血色的脚印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汗臭、血污和泥土混合的独特气味。
他们的装备更是五花八门,堪称一座流动的武器博物馆。
有老旧的汉阳造、中正式,有缴获的三八式、歪把子轻机枪,甚至有战士还背着大刀片和老套筒。
弹药箱、迫击炮座板被随意地放在地上,与战士们疲惫不堪的身影形成鲜明对比。
然而,与这外在的狼狈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们的眼神。
那是一双双经历过无数次血火淬炼、在生死边缘挣扎过的眼睛,尽管布满了血丝,尽管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,但深处却燃烧着如同磐石般坚定、如同饿狼般凶狠的光芒。
这是一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百战精锐,即便此刻形同乞丐,那股子尸山血海里浸泡出的煞气,也足以让明眼人心头凛然。
旅长丁伟和政委刘文英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,眺望着远方第六战区那蜿蜒曲折、戒备森严的防线。
丁伟的眉头微微蹙起,习惯性地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那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的刀柄。
刘文英则摘下那副镜片上沾满泥点和水汽的眼镜,用衣角艰难地擦拭着,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凝重与思索。
“老丁,看来我们到地方了。”
刘文英重新戴上眼镜,视野清晰了些,但心情似乎更沉重了,
“这气氛,可比咱们在湘北自在的时候紧张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