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章 刺杀事件

正如一间真正有鬼的屋子,若将其精心打扮成一座收费的“鬼屋”,往往比任由其流传为“凶宅”更能带来财富与商机。

尤其是在其中的鬼魂,只会顶着白布床单在走廊里乱晃,缺乏真正危险特征的前提下。

至于伊莎贝拉——她在第二起刺杀事件发生时,表现得不甚担心;

当刺杀者的数量持续增多时,她表达了合理的关切,并再次提出由她或伊米塔多的其他成员在我身边进行贴身保护,当然,依旧被我拒绝了;

而当刺杀频发,且愈发朝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向滑稽地演变时,她则一如既往地陷入了那种混杂着震撼与无可奈何的情绪中。

并和她的那些同龄人一样,逐渐发展出一种乐见其成的观望心态。

不过,这一天,她的情绪似乎不怎么好。

---

我所居住的酒店式公寓的门,被推开,力道略有些重。

伊莎贝拉走了进来。

她穿着一件Brunello Cucinelli的浅灰色羊绒衫,下身是一条AG Jeans的深蓝色紧身牛仔裤。

她将一个Goyard的St. Louis托特包甩在玄关的矮柜上,发出“砰”的一声闷响。

那双平日里总是像蓝宝石一样闪烁光芒的眼睛,此刻却透着显而易见的不悦。

“欢迎回来。”

彼时,我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阅读一本从图书馆借阅来的小说——一本描写当代家庭生活的通俗文学作品,并非什么传世巨着。

我抬起头,看向她,

“今天过得怎么样?”

“你的语气,就像一位父亲在询问放学回家的女儿在学校过得如何。”

她走到吧台边,自顾自地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矿泉水,拧开瓶盖,仰头喝了一大口。

“哦,是的。

情境确有相似之处,你刚刚从学术环境中回到我们的临时住处。”

“但那完全不一样。”

“也许。”

我合上书,将其放在身旁的咖啡桌上,“但这并非一个糟糕的询问句式。

它非常有助于提升亲子——或者说,亲友关系,且很能彰显一种民主精神。”

“民主精神?”

她挑起一侧的眉毛,“我可看不出来。”

“特征有的时候源于比较。”

我解释道,

“在这个情境下,若想表达关心,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。

譬如,询问你的研究进度,询问你的人际关系,询问你在项目组的表现。”

“听上去没错。”

“但这些问题背后,无一不包含了明确的目的性与绩效考核的逻辑。

它们类似于企业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模式,试图为你的一天规划出几个可量化的模块,并为每一项任务寻求一个评估指标。

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管理学意义上,一个个体的‘表现’。

而‘今天过得怎么样’则完全不同。

它明确以你口头上所叙述的‘好’或‘不好’作为最终的定性标准,直接对接你的主观感受。

尽管提问者时常期望得到的回答是‘很好,我和同学玩得很开心,某门课得了A,老师表扬了我’,但从语句本身而言,它给予了被问者极大的表达自由。”

“你果然是在拿我当孩子看!”

伊莎贝拉的声调略微拔高,脸颊上泛起一丝的红晕。

“哦,那是你的错觉。”

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的打算,

“所以,出了什么事?”

“绑架未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