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牧阳睁开眼,天还没亮。山风从崖边吹过,带着夜里残留的凉意。他坐了一整夜,身体没有动,心却已经转了千百回。玄铁重剑横在膝上,剑身冰凉,像刚从深井里捞出来。
他抬手摸了摸胸口,那里不再疼了。毒素清了,伤也结了痂。杨过的真气和小龙女的寒玉功在他经脉里留下的痕迹还在,像两条安静的河,缓缓流动,帮他稳住内息。
但他知道,现在不是靠别人的时候了。
他慢慢站起身,把剑背到身后。脚踩在石头上,稳得很。这一次,他不是为了逃命,也不是为了救人,更不是被人逼着打。他是自己要练,要搞清楚那套剑法到底还有多少没被他看透。
《逆鳞剑诀》九式,他早就能闭着眼使出来。可越是熟练,越觉得不对劲。有些地方太顺了,顺得像是被人刻意抹平过;有些转折又太生硬,像断了一截的竹子。
他盘腿坐下,双掌贴膝,先调呼吸。一呼一吸之间,脑子里开始过第一式“斩雾”。剑起如雷,破开晨霭,这是开势,干净利落。第二式“裂云”,由上劈下,带出弧线,蓄力在肩。第三式“破渊”,最难的是收尾那一顿——不是停,是压,把剑尖往下沉三分,才能引动地气共鸣。
可每次到这里,他就觉得卡了一下。就像走路踩到一块松动的石板,脚底发虚。
他皱眉,重新闭眼,在心里再走一遍。这次放慢,每一寸动作都拆开来看。肩膀怎么转,腰怎么拧,脚跟要不要提?当他做到“破渊”收剑的瞬间,忽然感觉到丹田深处有一丝颤动,极细微,但确实存在。
他猛地睁眼。
不对。这一招不该只是外放的杀招。它还有后劲,藏在体内,没被用出来。
他伸手抓起剑,站起来,直接从第三式开始练。一遍不行就两遍,两遍不行就十遍。他不再追求速度,也不求气势,只盯着那个“顿”的瞬间。肩胛下沉,足跟轻抬,内力顺着脊柱往下压。
“嗡——”
剑尖轻震,划出一道短促的波纹。空气像是被割开了一道小口子,发出轻微的撕裂声。
苏牧阳喘了口气,额头出汗。刚才那一剑,路线和以前不一样了。不是错,是变了。仿佛原本只走大道,现在拐进了一条没人走的小径。
他蹲下身,用手指在石头上画轨迹。从“破渊”到“断岳”,中间本该直接衔接,但现在多出一个微小的回旋点。如果在这个点上多留半息,让内力绕行一段隐脉,就会触发某种共鸣。
这不是失误。
是设计。
他越想越清楚。这套剑诀根本没写全。有人故意把关键部分空了出来,只留下痕迹,等练剑的人自己去补。
“所以……师父当年也是这么发现的?”他低声说。
可问题是,补得对不对?
他站起来,执剑再试。这次更慢,每一步都像在探路。当运行到那个新发现的节点时,他刻意引导真气走偏路。刚开始还好,可到了第七次,内力突然失控,一股热流冲向左臂旧伤处,震得他手臂发麻,差点脱手扔剑。
他咬牙稳住,把剑插进石缝里撑住身体。
不行。这条路能走通,但控制不住。就像骑一匹没驯好的马,方向是对的,可随时会摔下来。
他坐在地上,喘着气,脑子却没停。问题不在招式,而在节奏。太快了不行,太慢也不行。必须找到那个刚好能承上启下的节拍。
他开始数呼吸。一呼一吸为一息,“破渊”完成需要三息,衔接过渡最多只能占半息。可这半息里要完成肩、腕、腰、腿四个部位的微调,还得调动隐脉——普通人根本做不到。
除非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