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食谱藏秘熬冬菜,御史探班闹笑话

刚拐进外城的巷子口,就听见 “清欢小筑” 方向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动,春桃拎着酱萝卜的手一紧,踮脚往人群里瞅:“小姐快看!王伯带了俩徒弟在修咱们的灶呢!”

苏清欢加快脚步,果然见老槐树底下,王伯正指挥着两个后生垒新灶,灶台上还摆着半筐刚择好的青菜,绿油油的煞是喜人。看见她们回来,王伯扔下手里的瓦刀就迎上来,围裙上沾着泥点也不顾:“可算回来了!昨儿听春桃说灶眼堵了,我连夜找了城里最好的泥瓦匠,保准新灶烧起来旺得很,炖肉半个时辰就能烂!”

“王伯您也太上心了。” 苏清欢笑着递过刚买的糖糕,“给俩小哥垫垫肚子。”

春桃早蹦到灶边摸了摸新砌的瓷砖:“好家伙,这瓷砖比我家小姐的铜镜还亮!往后烧菜再也不怕烟呛眼了。” 正说着,后厨突然传来 “哎呀” 一声,原来是帮工小李把泡好的黄豆撒了一地,正蹲在地上捡得手忙脚乱。

春桃叉着腰就要训人,被苏清欢拉住:“新来的难免手生,我来吧。” 她刚蹲下身,怀里的青铜小鼎轻轻一震,指尖掠过散落的黄豆时,竟隐约觉出几颗豆子带着淡淡的霉味 —— 这在平时根本难察觉。她挑出那几颗发黑的豆子,心里暗道这小鼎的 “辨鲜” 异能越发灵验了。

回了里间,苏清欢小心翼翼展开母亲的食谱,泛黄的宣纸上 “冬菜烧豆腐” 四个字旁,画着小小的鼎形记号,批注里写着 “冬菜需晒三日,遇晨露翻一遍,方有甜香;豆腐要卤水点的老豆腐,煎至两面金黄再入汤,借鼎气焖半刻,滋味能透三分”。

“小姐,这冬菜是什么?” 春桃凑过来,指着食谱上的字,“前儿我去菜市场,见有人卖腌菜,是不是那东西?”

“差得远呢。” 苏清欢笑着摇头,“这是新鲜芥菜晒的,不是腌菜。不过眼下快入冬了,芥菜正嫩,刚好能做。” 话音刚落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咳嗽声,沈砚之穿着藏青官袍,手里拎着个食盒,站在门槛外进退两难 —— 显然是被门槛上的木梯绊了一下。

春桃 “噗嗤” 一声笑出来:“沈大人,您这是查账查到咱们后厨了?门槛都快绊您一跤。”

沈砚之耳尖微红,把食盒往桌上一放,硬邦邦道:“路过,见你家灶房在修,送点东西。” 打开食盒,里面竟是一坛子刚酿的米酒,还有一小袋磨得极细的海盐,“光禄寺刚贡的海盐,比市面上的细,腌菜好用。”

苏清欢拿起海盐尝了尝,咸香纯正:“多谢沈大人,来得正好,正想做冬菜呢。” 她转头对春桃说,“去买十斤芥菜,要带根的,再称二斤卤水老豆腐。”

春桃刚出门,沈砚之就盯着食谱上的鼎形记号,眼神柔和下来:“这是你母亲的笔迹?”

“嗯,还有小鼎的记号。” 苏清欢指着批注,“她说借鼎气焖豆腐,想来当年这小鼎就帮过她。” 正说着,沈砚之突然伸手想去碰小鼎,指尖刚碰到鼎沿,小鼎 “嗡” 地一声轻颤,竟往外冒了点白气,吓得他赶紧缩手,活像被烫到似的。

苏清欢笑得直不起腰:“沈大人,它认生,除了我和李师傅,旁人碰不得。”

沈砚之咳嗽两声掩饰窘迫:“我就是看看。对了,柳家的案子大理寺已经审了,柳权臣招了当年逼你母亲下毒的事,柳玉茹被判了流放,苏家也被削了士族身份。”

“总算了结了。” 苏清欢松了口气,刚要说话,就听见春桃在外头喊:“小姐!沈大人!隔壁‘醉仙楼’的张掌柜来了,说要找您‘理论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