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通过电磁力重新强化细胞外基质的结合键,引导分离的皮肤、肌肉、内脏按原解剖位置精准归位。
再恢复细胞间的弱核力信号关联,让各组织重新建立生理协作。
心脏率先恢复正常搏动,血液粒子团重新融合为完整血液,沿血管通道回流,血管壁同步闭合。
随后肌肉纤维交织重组,皮肤组织逐层覆盖,最后毛发重新附着在皮肤表面。
整个重组过程耗时22秒,结束后兔子立刻恢复活动,在实验舱内自主进食、梳理毛发,各项生命体征与测试前完全一致,甚至未表现出丝毫应激反应。
林轩盯着监测屏上的完整数据,指尖轻轻敲击操作台:“解离精准度、重组完整性、生物安全性全达标,连内脏与血液的解离重组都零误差,复刻装置的核心功能没问题了。”
ROB1号同步生成测试报告,屏幕上“测试结果:合格”的绿色字样亮起时,科研舱内的机械臂自动将装置转入保存舱,等待下一步的具体实战。
至此,从最初通过实验明确研究方向,到基于方向破解功能原理,再到最终完成装置复刻,“强力解绑雾”装置的研究形成完整闭环。
强力解绑雾装置的成功解析,离不开E-73留下的关键资料指引。
“嚯,真没想到咱们华夏文明外围科研团队里,还藏着E-73这么厉害的专家!”林轩摸着手里的手稿,轻声念叨,“这上千人的智慧生物队伍里,保不齐还有更多藏着本事的人呢,看来往后还得好好在内部挖挖潜力才行!”
15.2 痛觉问题攻克与超力场频率抵消方案验证
装置测试后,林轩查看实验报告时,指尖停在“痛觉暂时阻断”的标注上,眉头越皱越紧,对着控制台电脑轻声嘀咕:“‘暂时阻断’?这哪是解决问题,分明是把麻烦往后推啊。”
他抬手调出兔子的神经信号监测曲线,看着那些被强行压在基线的痛觉波动,语气里满是担忧:“现在看着平稳,可这些痛觉又不会凭空消失,就跟堵在管道里的水流似的,暂时拦着不流,一旦松劲儿,不就得带着之前攒的力道全冲回来?到时候人哪扛得住,怕是直接就没命了。”
目光扫过“细胞活性98%”“重组完整度100%”的参数,林轩轻轻摇头:“物质解离重组做得再完美,要是留着这‘痛觉后遗症’的隐患,这装置根本没法真正用在人身上。暂时阻断不行,必须得想办法把这些痛觉彻底转移走,要么就让它从根儿上消失。总不能等真用的时候,救了人又要了人的命吧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林轩点开控制台电脑的新文档,指尖在键盘上敲下“痛觉彻底消除方案”时,屏幕立刻调出过往记录的神经电磁信号图谱。
他俯身盯着图谱中痛觉信号从生成到传递的红色轨迹,轻声自语:“先从最直接的思路试,能不能在信号传递途中加一层‘过滤’,把痛觉信号直接拦截销毁?”
他当即转身对着ROB1号下达指令:“准备实验,在伊瑟拉兔子的脊髓神经旁植入微型信号过滤器,同步模拟装置解离场景。”
ROB1号的机械臂迅速抬起,前端探针精准夹起纳米级的微型信号过滤器,另一只机械臂则操控着生物定位仪,将麻醉后的伊瑟拉兔子固定在无菌实验台中央。
随着林轩按下控制台的启动键,实验台周边的环形能量发生器率先亮起淡蓝色光晕,将兔子周身笼罩在无菌力场中。
紧接着,ROB1号的植入探针在定位仪引导下,以0.01毫米的精度刺入兔子脊髓神经旁侧,微型过滤器瞬间与神经组织完成适配,控制台屏幕上当即跳出具象化的神经链路图谱。
“模拟装置解离场景启动。”林轩话音刚落,实验台下方的“痛觉信号模拟器”便发出细微的嗡鸣,通过导线向兔子神经传递模拟的解离痛觉信号,环形能量发生器的光晕也随之转为淡红色,实时监测信号传输轨迹。
测试启动后,控制台电脑的监测界面上,痛觉信号曲线虽有下降,却始终未归零。
ROB1号的电子音适时响起:“拦截率70%,剩余30%痛觉信号仍传递至大脑,且神经传导出现0.8秒延迟,实验体术后肢体反应迟缓。”
林轩皱着眉划掉文档上“信号过滤方案”,指尖在神经图谱上轻点,目光落在未被完全拦截的信号支流上:“拦截不彻底还伤神经,这方案不行。既然拦不住,那就从根上断,试试直接抑制痛觉信号的生成源?”
第二次实验,ROB1号按指令调配出淡绿色的“神经抑制药剂”,换了一只毛发雪白的伊瑟拉实验兔固定在实验台。
麻醉药效刚过,机械臂便精准刺入兔子耳后静脉,将药剂缓缓推注进去。
解离模拟启动的瞬间,控制台电脑的痛觉信号曲线果然保持平稳,可没过多久,实验台上的兔子却开始出现异常。
它蜷缩着身体,四肢僵硬得像被冻住,即便用细针轻刺它的耳廓,也毫无躲闪反应。
原本会随呼吸起伏的胸腔,此刻只剩微弱的起伏,连最基础的温度感知都消失了,哪怕将温感探头贴近它的腹部,神经监测仪上也没泛起半点波动。
解离结束后,重组的数据刚在屏幕上弹出,林轩便皱着眉摇了摇头:“药剂不仅压了痛觉信号,连触觉、温度觉的信号生成也给一并抑制了,实验体现在对外部刺激完全没反应。这药剂量根本没法精准把控,稍微多一点就‘一刀切’,连正常神经信号都给堵死了。”
他揉了揉眉心,目光落在控制台旁的强力解绑雾装置参数表上,忽然想起此前解析时发现的“神经电磁信号干扰特性”,眼睛瞬间亮了:“之前只想着‘拦截’和‘压制’,方向说不定错了。能不能顺着装置本身的特性来?用超力场精准干扰痛觉信号的生成频率,只针对痛觉,不碰其他神经信号?”
前两次实验失败后,林轩盯着控制台屏幕上的神经信号图谱反复琢磨,第一次靠过滤器“拦”,却拦不住漏网信号还拖慢传导。
第二次用药剂“压”,又变成不分轻重的“一刀切”。
症结显然出在“手段太硬”,要么堵不住漏洞,要么连正常信号都误伤。
他手指在参数表上轻点,忽然想到强力解绑雾的电磁干扰特性:既然装置能干扰神经信号,那不如反过来利用这种干扰,不“拦”不“压”,直接让痛觉信号“消失”。
思路一通,林轩立刻起身:“ROB1号,换一只健康的伊瑟拉兔,准备新方案!”
机械臂迅速响应,先将实验台消毒,再轻柔地固定好新兔子,同时在兔子神经监测点贴上微型传感贴片,确保能实时捕捉信号变化。
这边ROB1号刚准备就绪,林轩已在控制台电脑上飞快调整参数:“解离启动时,同步释放超力场,波动频率必须和痛觉信号生成频率完全相反,形成‘频率抵消’。”
他边输参数边解释原理,“这是基于‘量子态信号拆解与能量转化’。超力场会把神经细胞释放的痛觉电脉冲,直接拆成光子、声子这些基础粒子,不让信号在神经通路里攒起来,还不影响其他信号。”
实验启动的瞬间,控制台监测屏上的痛觉信号曲线稳稳贴在基线,没有丝毫起伏。
镜头里的兔子虽微微抽动了一下,显然神经末梢感知到了解离刺激,但生成的痛觉信号刚冒头,就被反向超力场“中和”,连半点传导的机会都没有。
更关键的是,触觉、温度觉的信号曲线始终平稳,传感贴片传回的数据显示,神经组织没出现任何损伤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